高樹鄉是一個四周圍被河流環繞的世外桃源,想要了解高樹鄉,必然要從閱讀「河流」開始。幾百年來,高樹鄉的鄉親們,運用其高超的智慧,與水爭地,興建了一座座水圳,將阡陌荒地,化成遍地良畝。由於水圳長年養護著高樹的鄉親子弟,因此,對高樹人而言,水圳已不僅是一座建築物,它同時也是灌溉高樹人生活的命脈,並孕育出高樹鄉獨特的水圳文化。
98年八八水災,連日的豪暴雨,帶來了千年罕見的水流,剎那間,巨大的洪水傾瀉而下,沖毀了高樹人賴以維生的水圳,廣大的農田,因缺乏水圳引水的滋潤,田畦傾圮,果木不長,頓使許多高樹人的生活陷入困境。此次水圳的沖毀,一方面讓高樹人強烈感受到,水圳對他們生活的重要性,另方面也深刻體認到,因水圳而生的文化,必須及早進行維護與保存。因而舊寮國小特別透過縣政府的補助,辦理此次水圳踏查的活動,以實際的探訪踏查,讓高樹的孩子知道前人開墾的辛苦,進而見識高樹人堅韌的文化特質。
此次活動的行程,經過舊寮國小楊明玲老師的精心規劃,以及綠元氣產業交流中心所派出的專業導覽員黃素鑾老師的幫忙,協助整個行程的導覽。
啟程
高樹鄉─政府明定的水源保護區,也是一個水圳系統涵蓋面積全臺之冠的鄉鎮,它所灌溉的農地面積廣達千餘公頃,為了讓後代的小朋友認識家鄉水圳的文化,舊寮國小特別發起了這項水圳巡禮活動,在綠元氣夥伴的協辦下,這一天他們沿著舊寮、新豐地區的圳路,騎著腳踏車,浩浩蕩蕩出發!
感恩之神—百年雀榕
首先,素鑾老師以生動的導引方式,向小朋友說明整個高樹鄉的水圳文化,除了引發小朋友們探訪的興趣,也讓小朋友對於水圳有一個概念。接著整好裝備朝第一站─百年雀榕出發。百年雀榕:這個翠綠枝椏、繁葉茂盛,盤根錯節的老榕樹,長期以來守護著高樹人,是高樹地區家喻戶曉的守護樹,素鑾老師站在樹旁,向小朋友生動的訴說著這棵樹的傳奇故事,小朋友則各個聚精會神的聆聽,此時雀榕的氣根迎著微風搖曳,似乎也對著這群小朋友們的造訪,招手歡迎。
另外,在榕樹旁建有一座簡易自來水塔,上面題了「飲水思源」四個大字,素鑾老師也趁機告訴小朋友,在生活上無論什麼事,都要懷著感謝的心,就像老雀榕百年來守護著大家一樣。
水圳源頭—引水涵洞
接著車隊行進到新豐新圳稍做停留,看著湍急的水流對應水路旁的農田,似乎是農民想要讓農作物更茁壯的決心,車隊沿著水圳在大津農場稍作休息之後,接著到達「引水涵洞」。引水涵洞是高樹鄉水圳最重要的水源頭,其水源是引自高屏兩縣分界的濁口溪,以當年的工程技術,可說極為艱鉅浩大。當時為了引水涵洞的興建,高樹鄉民,可說不分壯丁婦孺,日夜趕工,終於順利完工,由於引水涵洞的完工,為高樹鄉的水圳,提供了穩定的水源,因而使得高樹鄉的發展,更為迅速,所以引水涵洞對於高樹鄉的人文與產物發展,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。此次八八水災,引水涵洞雖然遭到漂流木的強力衝擊,但仍依舊完好無缺,也可見當時對工程高品質的要求。
新舊雙圳分路—分界閘門
小朋友繼續踩著腳踏車,來到了漏砂公園,這一站大家看見許多工程車穿梭在堤防邊,他們正在為沖毀的堤防重建做努力,素鑾老師帶領大家到堤防附近的新舊圳分界閘門察訪,這個閘門將水路一分為二,以便送往高樹鄉更廣的地方,這時素鑾老師也拿出個人拍攝的風災前後的照片,讓小朋友們看這次水災帶給地方的傷害,讓我們不得不輕忽大自然的力量。
快樂行走—環保蔬食
此行的中繼站來到了沈伯伯的蔬福園,沈伯伯在小朋友還未到時,就煮了一大鍋的綠豆湯等候大家的到來,香甜的綠豆湯和香草茶帶走了小朋友的疲累,大家在這裡還看了沈伯伯種植的「青竹絲」─蛇瓜及園中種植的果子。在此稍作歇息停留之後,接著會長又邀請大家到他的蕃茄園採蕃茄,小朋友高興地進入果園,採了新鮮蔬果,塞滿了自己的行囊。
水圳故事—阿嬤的洗衣場

回程時,我們到達阿嬤的洗衣場,這也是早期高樹鄉民運用自然的智慧,他們用水圳的水來洗衣服,顯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佳寫照。看完阿嬤的洗衣場之後,行程已步入了終點,這一路下來,小朋友們不僅學習到了非常多有關水圳的知識,聽到了許多有關水圳的傳奇與有趣的故事,更學到了如何尊重自然,與自然和諧相處,及疼惜家鄉文化的情懷。感恩惜福—代結語 林因水而秀、山因水而奇,水對於自然萬物是最不可或缺的元素,而灌溉農地的水,也就如同灌溉我們的生命一樣。透過這一趟踏查的活動,目的要引領小朋友懂得引水思源,以及促發小朋友對於水源要懷著一顆感謝的心。在這一天裡,師生們共同走過了水圳,聽到了水圳的歷史文化,希望這個水圳文化,都能在我們的世世代代永遠流傳下去。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